直击两会报道,黑科技大揭秘…… | 前沿
2020年的两会在初夏姗姗来迟。与往年相比,疫情下的两会人流量骤减,防控措施严格。媒体工作人员在进行快速报道的同时又要保证自身的健康安全,出于防疫需求缩减记者名额后还面临人手不足,今年的两会报道工作“南”上加“南”。
虽然身体在场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,但一些新颖的“黑科技”却能超越空间阻隔,助力记者工作。今天,小编就带你一一探秘这些“黑科技”,云观两会。
报道设备
神秘“黑匣子”:5G+4K背包
这个背包外表朴素,内部却大有乾坤。背包内置了4K编码器和5G模组,后台还有解码器,可以进行5G网络下4K级别直播视频的采集。记者只需要连接它与自己的摄录设备,就可以将拍摄的视频数据通过线缆传回背包里,实用性堪比一辆转播车。
5G+4K背包不仅功能强大,更重要的是,它的重量不足1公斤,在移动采访场景下可携带性也是一流的。
图片来源:网易新闻
“火眼金睛”:AR眼镜
会议期间人来人往,对记者而言,如何在人群中识别出他们的身份、从而判断是否进行采访十分重要。
佩戴上5G+AR眼镜后,通过Type-C接口将它和手机连接,便可以实时锁定和识别会场采访对象。识别到人后,提前录入系统的人物姓名、职务甚至兴趣爱好等信息会实时展示在眼镜右上角的微型屏幕上,连记者提前录入的采访提纲都会立刻在关联的手机APP上展示,起到采访提示的作用。眼镜直接通过手机供电,如果眼前出现多个人物,它也可以同时识别。
除了识别,5G+AR眼镜又一大功能便是视频采集。眼镜上集成的微型摄像机可以实时录制短视频并通过手机上传。而电脑端则可以通过提取视频中的音频文本,快速转为文字,帮助记者实现稿件速成。
图片来源:北京日报
低调“白盒子”:5G数据终端
这个酷似普通充电宝的白盒子,是CPE的移动版——5G数据终端,它是今年两会的新鲜事物,两会用到的“黑科技”大部分都需要5G网络的支持,没了它可不行。
5G数据终端用USB接口充电,让5G网络的接入更加便捷、不受空间限制。只要在5G网络覆盖的地方,使用者就可以通过它将自己的终端设备接入5G信号,随时随地享用5G网络。
图片来源:澎湃新闻
内容生产
从现场到“云端”:人民网《两会“云”客厅》
人民网的线上对话节目《两会“云”客厅》利用智能影像生产技术结合实景拍摄,搭建起虚拟演播厅,突破了线下采访的制约,依托5G技术实现了低延迟、高画质和强互动。嘉宾可以“一键入厅”,与主持人对话交流,观众也可以扫描二维码加入《两会云客厅》“值班室”微信社群,与嘉宾和主持人互动,共同参与这场“现场直播”。
图片来源:人民网
“5G+AI”打造智慧内容生产平台
两会期间,媒体利用“5G+AI”搭建起智能内容生产平台,对新闻采、编、发的全流程进行智能化管理。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联合中国联通打造了iNews、iMonitor、iMedia等智慧平台,助力两会新闻和视频报道。
iNews智慧新闻大数据引擎能够迅速提取两会相关内容,并智能聚类、生成两会专题;iMonitor传播力分析平台通过计算传播力指数,从多个维度展示传播效果;iMedia智能媒资系统能够对前方记者共享的视频素材进行人像、文字和语音识别,“智能剪辑师”还能实现动态追踪视频人物、去除拍摄抖动、修复视频画质等复杂后期操作。
iNews智慧新闻大数据引擎
iMonitor传播力分析
iMedia智能媒资系统
图片来源:人民网
“两会机器人”
两会期间,新华社媒体大脑MAGIC推出“两会机器人”,提供50多款智能模板、剪贝APP、新华智会小程序等产品,为各大媒体和各省市融媒体中心赋能,共同完成两会报道。
在5月20日的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,“两会机器人”对在线直播视频进行文字预处理,挖掘金句片段,从直播中拆解出数十条短视频提供给媒体报道,并将精彩片段集成至微专题H5,将两会声音传播得更快更广,更有新意。
图片来源:新华智云
此外,新华社的“数据新闻机器人”也针对两会报道进行了产品更新,根据会议议程生成新的数据模板,一键插入素材便可完成可视化内容制作。在配色上,新增了“智能配色”和“自定义背景”,记者上传照片即可生成智能色卡和自定义视频背景,形成与内容主题更搭配的视觉效果。
数读政府工作报告系列模板
智能色卡自动搭配文本、图表颜色
图片来源:新华社
“两会AI看点”辅助图解类内容生产
每日一期的《两会AI看点》是由中国网的“两会AI看点”智能平台生产的图解类报道。借助于这类辅助生产平台,编辑只需要整理和审核报道主题及内容、组合效果模块,便能够快速生成可视化图解产品,提升了传播速度和准确性,制作图解的门槛也大大降低。
图片来源:中国网
视觉呈现
“5G+8K” 直播
2020年两会期间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新华社等媒体首次采用“5G+8K”技术进行现场直播,这是“5G+8K”技术在国家级会议的首次应用。其中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利用5G网络对两会进行了全方位、多角度的报道,其摄制的8K视频被实时同步到新媒体平台和全国各地超40万个超清大屏上,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。直播结束后,观众还可通过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菜单栏的“全国两会”栏目回看直播。
图片来源:央视新闻
此外,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借助“5G + 8K +卫星”技术,在北京、威海、三亚、喀什、漠河五地对2020年全国两会进行了直播报道,当地民众可自行前往指定地点观看两会直播。
图片来源:澎湃新闻
5G全息投影
2020年全国两会前夕,新华社首次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,讲述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经历。为实现异地同屏交流的访谈效果,新华社在武汉、广州、昆明三地设置了分演播室,并邀请当地的全国人大代表进行访谈。全国人大代表的影像由5G信号实时传输到北京,再通过全息成像技术以真人等比例大小显示,让身处异地的人大代表与新华社记者能够进行“面对面”的交流。
图片来源:新华社
此外,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也首次将5G传输和全息投影技术相结合,采集了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的三维影像,并将其投射在哈尔滨的演播室。主持人按照正常的采访模式与千里之外的代表委员们进行隔空对话,展现出5G全息投影技术的强大魅力。
图片来源:黑龙江广播电视台
3D版AI合成主播
2020年5月20日,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推出了人工智能驱动的3D版AI合成主播——“新小微”,其原型是新华社记者赵琬微。两会召开期间,“新小微”会在新华社客户端进行新闻播报。据新华社报道,只需要在机器上输入文本内容,“新小微”就能播报新闻,并根据语义生成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。此外,“新小微”还能够在不同的虚拟场景间穿梭,并根据所在的场景变换发型与服饰。项目负责人表示,在人工智能的实时驱动下,“新小微”在功能上可实现自我更迭和进化。在不久的将来,“新小微”还将走出演播室,实现外景播报和互动采访,满足新闻呈现的多样化需求。
图片来源:新华社
近年来,主流媒体铆足劲在两会报道中试水各种新科技设备和手段,做了很多创新的探索。这些尝试丰富了两会报道的形态与内容,也给公众带来关注和参与两会的别样体验。但是,这些新科技的应用获得了怎样的传播效果?是否唤起公众更多的参与和互动,关注和讨论?它们在其他日常报道中能否得到广泛应用?这些仍有待市场的检验。
参考文献
[1] 澎湃新闻:两会开幕 新科技带你“云跑会”
https://www.thepaper.cn/newsDetail_forward_7497603
[2] 搜狐:别担心,5G“黑科技”构成两会记者“防护网”!
https://www.sohu.com/a/397032863_181847
[3] 新华社:更强“大脑”来了!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ugkhxHBuBigk9q4PTmgAYA
[4] 新华智云:新华智云联合《新疆日报》推“代表委员履职云报道机器人”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U9ZGsADZr-MfwwZt1fjQ_A
[5] 人民网:无需面对面也能心连心 人民网与你“相约云端”聊两会
https://feng.ifeng.com/c/7wmc7hlnEKp
[6] 人民日报:人民日报“智能云剪辑师”上岗,亮相两会!
http://www.zgjx.cn/2020-05/22/c_139077319.htm
[7] 新华社:来!现!场!看!两!会!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AmbSY60sIB9bx1Y3z9pIKQ
[8] 新华社:工信部部长在“部长通道”上给新华社“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”点了个赞!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2xT7xNy7PlLMHrUfEcFVVQ
[9] 龙视新闻联播:吸睛!5G+虚拟+全息投影……传媒大号聚焦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全国两会报道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EUZJ3dRd4IKK9_gHwpTuCw
[10] 新华社:全球首位!3D版AI合成主播亮相新华社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u9oMoSKXsZEfu13qZ8qOmg
本期编辑:许佳蕊、郭爽、杨雅涵
美编:许佳蕊